未来职业新规则:1.7亿岗位新增 vs 9200万岗位消失!
未来五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变革?你的职业又将如何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在全球化、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显得愈发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25年未来工作报告》(点击下载290页英文报告 https://www.hrtechchina.com/R
未来五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变革?你的职业又将如何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在全球化、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显得愈发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25年未来工作报告》(点击下载290页英文报告 https://www.hrtechchina.com/R
气象应急响应服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气象应急响应服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项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天气预报,更是一个优秀而系统的应急机制,旨在为公众提供及时的信息和指导。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2024年12月发布一份关系评估报告,阐述不同危机(包括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应共同而非孤立地加以解决。各自为政的方法有可能在无意中阻碍一个或另一个问题,甚至两个问题的解决。
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引发一系列粮食安全问题。近日,《新科学家》杂志刊发其科学栏目记者迈克尔·勒·佩奇(Michael Le Page)的文章《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危机是否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Is the Climate Change Food Cri
随着2023年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新年的期盼,而这个冬季的安徽却让人有些意外——今年的雪,似乎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测,安徽在今年冬季将很可能不会再出现降雪现象。是不是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吧。
该研究发表在IOP 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研究快报》上,预测到 2040 年或更早,大多数陆地地区(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定义)可能会超过 1.5°C 的临界升温阈值。此外,预计到 2060 年,几个地区将超过 3.0°C 的阈值——比之前的估
人工智能增强型研究表明,区域变暖将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超过临界阈值,到2040年,大多数地区将超过1.5°C。 像南亚这样的脆弱地区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需要迅速采取适应行动。
近日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过去50万年来南大洋深海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和食物输入在塑造深海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该研究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冬至后的第一天,在冬日暖阳照耀下,一场科技与知识的盛宴在深圳坪山热烈开启。12月22日上午,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迎来了“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第十场,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研究员田展教授,以《“全球气候变化是真的吗”——
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每年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80%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引起,在未来几十年里,消费者、纳税人和雇主都将承担身心疾病带来的日益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包括支付药物费用、急诊室就诊
◤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引发一系列粮食安全问题。近日,《新科学家》杂志刊发其科学栏目记者迈克尔·勒·佩奇(Michael Le Page)的文章《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危机是否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Is the Climate Change Food Cr
事实果真如此吗?最新论文显示,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树叶变色的时间,还在更大尺度上改变了地球的颜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一起听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肖鹏峰教授怎么说。
你有没有听说过独花兰?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植物,生长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美丽外观,还在中医药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被很多人熟知。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独花兰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尤其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最近,三位中国的科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深入探
学术研究是知识的基石,推动着无数领域的创新和理解。但是什么让它如此重要呢?学术研究为制定政策、改进实践和推动技术进步提供了基于证据的见解。这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包括假设的制定、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研究人员经常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他们的发现,以确保可信性和可
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宝石的反射特性,每年将 550 万吨(500 万公吨)钻石尘埃射入平流层可以使地球冷却 1.8 华氏度(1 摄氏度)。据美国宇航局称,这种程度的冷却将大大有助于限制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全球变暖,现在约为 2.45 华氏度(1.36 摄氏度
12月22日上午,一场与气候相关的科普盛宴将在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欣然开启。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田展教授,将莅临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在“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第十场活动中,带来《“全球气候变化是真的
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各国必须以更大的雄心和行动来更新国家自主贡献(NDC),否则《巴黎协定》的1.5℃目标将在几年内消失。此前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促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敦促各国加速行动
▲2024年4月,在津巴布韦的哈拉雷,一位农民正在检查因厄尔尼诺引发的旱灾而受损的玉米作物。图片来源:Shaun Jusa / Alamy马特特说:“在南苏丹,剧烈恶化的气候加剧了贫困,这让很多运动员难以糊口。”他还补充说,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南苏丹大多数运动
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的鸟类,曾经广泛栖息在中部的山地地区。(GBIF亚洲节点资讯)作者:王昆山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https://mp.weixin.qq.com/s/CkyKSJdDoNv1VxRAuw-abg本文约2
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 “当高山树线遇上气候变化”。自上个世纪以来,地球持续升温,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后,北半球屡遭热浪侵袭。在海拔4千米以上区域,1991年至2012年每十年温度增幅达0.7度,令人咋舌。全球高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冰川